2025年6月29日,在一个雾蒙蒙的夏日清晨,安徽中医药大学“杏林乡音”文艺实践团早早的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外候车,带着早已备好的行李,道具和乐器,同时还有紧张激动的心情,一行33人,就这样踏上了目的地为亳州市古井镇药王村的“三下乡”之旅。
作为青年艺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,同时也是表演团的一份子,在准备期间我们在排练室里反复预演三下乡的情景,不断修改立项书里的日程安排,可是真到了出发的大巴车上,还是忍不住在心里默默的想:“作为全校首次的‘文艺下乡’项目,我们的想法真的能行得通吗?”
图为药王村村民正在观看节目
“拉大台,扯大锯,姥姥门前唱大戏。”到达的当天下午便迎来了我们的第一场演出。在药王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的室外台子上,我们顶着烈日布置舞台,观众们也陆陆续续的来了,于是我们在演出正式开始前,就在戏迷们的催场之下,唱了好几首来回馈这如火般的热情。期待之下,演出准时开始。《克罗地亚狂想曲》交织乐队的摇滚与交响的严肃,带来独特的听觉体验;经典二胡曲《战马奔腾》激昂澎湃带我们感受了马背上的驰骋,乐队带来的《晴天》极具青春的浪漫,《这世界那么多人》则演绎了心底的柔情,戏曲《女驸马》《天仙配》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,经典的旋律感染在场了每一个人,有不少观众都跟着唱了起来。
图为戏曲团成员在表演戏歌《探窗》
“玉瓷之器,金刚试之。”在主办单位、承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青年艺术中心每一位成员的辛勤付出之下,演出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。站在台上谢幕的最后时刻,看着台下观众们满意又意犹未尽的眼神,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,多少排练都是为了这一刻,能获得群众的认同,那么一切努力都是值得。
图为合唱团成员在表演歌曲《这世界那么多人》
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”艺术是由生活抽象而来的,也必将反馈在生活,服务于人民。演出时看着群众的笑脸,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,艺术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,我们也不是禁锢在排练室的小兽,主持稿里写的“用艺术搭建一座桥梁,让我们的心贴的更近”绝对不是一句空话,我们的喉咙要为群众歌唱,我们的小提琴也可以奏出时代的潮音,只有将艺术切切实实挥洒在这片坚实热诚的土地上,才能发挥其本来的价值。
图为药王村领导和文艺实践团成员留念合影
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“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,是时代前进的号角,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,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。”文化阵地一直是我们党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,深耕在这片土地上,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,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我们聆听时代的脉搏与心跳,写新歌,谱新曲,将文艺工程切实做到实处去,将文艺演出真正送到乡下去,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我们青年学子的文艺诗篇。
(通讯员:李紫娴 姚皓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