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作者:张有文、张地秀)
你是否想过,
一座古老的书院里藏着多少打破刻板印象的鲜活印记?
你以为书院只有肃穆的牌匾?
错!
你以为书院只有泛黄的典籍?
错!
在鹅湖书院的飞檐斗拱间,
藏着意想不到的“文化盲盒”。
让我们跟随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
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脚步,
拆开鹅湖书院的“文化盲盒”,
解锁古迹里的惊喜彩蛋!
灯盏粿:舌尖上的理学盲盒
走进鹅湖书院,一定要解锁这份超有底蕴的“文化美食盲盒”——灯盏粿。1718年,书院士子被农妇制作灯盏粿的场景吸引,米浆流淌间,灵感如泉涌,挥笔写下 “石磨咕咕寻踪探理千回转,灯盏熠熠明本推心万古芳”,竟将朱熹理学与二陆心学完美融合。
咬一口软糯的灯盏粿,仿佛能尝到古人从千斤石磨转动中悟得的治学之道。这份带着烟火气的文化盲盒,让严肃的哲学突然有了舌尖上的温度。
敬惜字炉:焚烧出的文化敬畏彩蛋
1.藏在义圃门的神秘装置
你会随手丢弃写过字的纸张吗?在鹅湖书院的旧时光里,答案大不相同!“义圃”门旁藏着个神秘的文化盲盒——敬惜字炉!
2.知识的神圣仪式
古人认为写过的纸张承载着文化与智慧,随意丢弃是对圣灵的亵渎,因此专门建造这座炉子来焚烧字纸,告诫后人“读书当因敬而惜字”。当火苗舔过诗稿,升腾的不只是灰烬,更是对知识的神圣仪式。
3.薪火相传:跨越时空的敬畏传递
如今炉体虽已斑驳,却仍像未拆封的盲盒,提醒我们:当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的电子书,那份对文化的敬重,从未随时代更迭而冷却。
状元桥:踏上梦想的幸运彩蛋
泮池之上的状元桥堪称“古代锦鲤盲盒”。1453年“上线”的它,护栏雕满蝙蝠纹——在古代,这可是比“转发锦鲤”更硬核的幸运符。民间传说“昔日状元才过桥,今朝过桥即状元”。走在桥上,步步踩中好运开关,抽人生的“状元彩蛋”!
桥身的磨损痕迹里藏着彩蛋:实测发现,中间石板比两侧低2厘米——原来数百年间,真有无数学子在此踩出了“状元路”。
洗笔池:洗出的求学彩蛋
墨韵往昔
鹅湖书院居然藏着“学霸养成盲盒”——洗笔池!大源坑的山泉水哗啦啦注入,直接把池子变成“智慧净化舱”。当年学子在此涮洗笔砚,山泉水不仅涤去墨渍,更被赋予“洗去浮躁、注入灵思”的玄学设定。池水常年不涸,恰似知识的永恒流动。
时空邀约
如今蹲在池边,仍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“求学气场”——若你在池边轻蘸手指,说不定能沾染上古人“唰唰”刷题时的灵感buff。
数字盲盒正在生成中
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在用全景摄影和3D建模,把这些文化盲盒搬进数字世界。未来轻点屏幕,就能拆解“灯盏粿”里的哲学配方,查看“敬惜字炉”的焚烧日志,甚至在VR里重走状元桥的“幸运程序”。让书院古韵在指尖鲜活“复活”,敬请期待解锁这份数字文化大礼!